新闻分类

技术天地

当前位置:首页-新闻中心

五大因素影响全球冷链市场增长

2019-10-12

互联网•2019-10-10

  在过去5年的时间内,全球冷链市场产值从980亿美元飙升到了1680亿美元,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在14%左右。预计到2025年,市场市值将达到4500亿美元,2020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5%左右。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全球市场的迅速发展?中国冷链市场的劣势及价值又在哪里呢?


  艾默生商住解决方案环境优化技术中国区副总裁殷光文

  在我看来,影响全球冷链行业市场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:

  一是全球人口的增长带动了冷链消费者的增长;

  二是市场、行业、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使其不断升级,例如我国政府方面在加大投入、减少浪费方面不懈的努力;

  三是饮食习惯的改变,如消费者对生鲜等提出了更健康要求,导致了中国电商、新零售、便利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;

  四是对贸易管制的放松,进出口全球化对冷链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;

  五是冷链设备的逐步完善及理念的成熟带来了新方向,从北美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定义、欧洲对可持续理念的尝试、小型分布式设备逐渐代替大型设备等情况便可窥见一斑。

  在全球冷链面临的挑战里,首当其冲的就是每年在食品方面的损耗和浪费。全球能源的消耗大概是每年320亿美元,运营设备保养等费用大概是182亿美元,可是食物损耗浪费的数值将近一万亿美元,通过全球冷链联盟的解读,这代表了14亿吨食品没有物尽其用,其中食品损耗比例大概占到26%,食品浪费的比例在74%,后者超过了十亿吨。

  食品的损耗就代表了资本的损耗,如果能够降低这个数字,从生产者到经营者、从物流到消费者皆能受益。冷链作为其中的中间环节,我们不得不思考,运营的成本、效益在哪里?

  将视野收回到中国,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,以人均占用冷库为例,2008年是0.01m3/人,目前,这个数字翻了十倍达到了0.13m3/人,这不代表冷链全部,只是作为我国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参照。

  在未来的5-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,中国冷链行业的发展将会极其迅猛,因为我们有足够巨大的市场潜力。但如果横向比较,且不说英美,就连印度的0.34m3/人,也是我们的三倍。

  如果从艾默生的角度看当下中国冷链的短板,主要分为三个方向:

  第一,中国在产地预冷方面不完善,每年在产地的农产品损耗超过了一千亿元,可节约空间非常大。

  第二,农批系统、零售批发体系有待升级,因为冷链设施较为落后,存在噪音、振动、大量耗电等等问题。

  第三,全程易断链,断链后对产品的新鲜度、食品安全、甚至未来对消费者的承诺都会有影响。

  在说节约之前,我想我们应该借鉴下国外比较流行的“全生命周期成本”,意思是说在采购时确立价格的标准是什么,是产品价格越低越好么,还是结合质量、使用时长等进行一个性价比的全方位考虑?

  企业想买一套设备,但这套设备要运行5年、10年甚至20年,在这么长的周期里,运营成本60%-70%的投入都是电费。

  因为这个设备几乎是不间断工作的,一年8760小时要运行6000小时以上。如果在运行、维护、保养方面节约费用,那么可能两年就把最初的投入赚了回来。

  如果只看中购入时的低价,就可能要不断进行维修、电费超额也不知道。除了性价比综合考虑外,行业还需要有监控、自动化,需要有新的技术和经验来支持,让相关环节变得更先进和透明,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。

  产地预冷不足,这是导致我国食品冷链大部分浪费和损耗的根源。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与支持下,目前也在应用一些解决方案,运用集装箱运输或者投放产地冷库,启用高效的压缩机,再通过远程监控等方法来减少消耗等。

  但难点在于产地产品种类多且散,占了全国70%的流通量,但层次比较低,基础设施有待提升。

  解决办法就是分布式系统,各种果蔬肉蛋等产品所需温度都不同,利用分布式完成冷库的控制、冷冻冷藏温区的区分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运输,是未来的趋势。

  对于冷库来讲,面对出租的客户产品类型非常繁杂,储存需求多样,在选择设备和方案时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,艾默生一直深耕于此道,包括对远程的监控、对数据深层次的分析等等,覆盖了从源头产地到末端餐桌的所有流程。

  冷链是如何覆盖从源头产地到末端餐桌的呢?

  用土豆举一个例子,田间温度20多度的时候土豆被收起来了(此时是需要预冷的),但是到了运输环节,冷藏车的制冷设备坏掉了,土豆温度开始超标,可能这个过程会持续一两天,然后在交付到客户手中之前,再把修好的制冷设备,其温度调整到比土豆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还要低。

  当然设备坏了是比较委婉的说法,常见情况是很多公司为节省油费而故意减少制冷设备开机。但消费者并不知道这批土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,只是觉得它的质量不好,所以整个过程都是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改进的。